淇县被授予“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” 示范县称号
近年来,淇县公共交通事业以满足群众“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绿色、经济”出行为目标,因地制宜,加大投入,有效弥补了公共交通发展短板,为乡村振兴、脱贫攻坚、六城联创、大气污染防控等中心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。全县162个行政村通硬化路、通客车100%目标全部完成,候车亭(站牌)建成率100%,候车指示牌信息完整率100%。7月9日,淇县被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全省“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”示范县,并拨付500万元补助资金。
一、坚持高位推动,强化工作保障。牢树“发展公交就是发展民生、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”理念,将“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”示范创建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,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,认真落实上级安排部署,高效有序推进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。为抓好“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”示范创建工作,县委、县政府分别召开县委常委会议、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,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,发改、交通、财政、公安、应急管理等部门和各乡(镇、街道)行政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。按照“城乡一体化,构建大交通”思路,出台了《“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”实施方案》《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》等一系列文件,明确目标,压实责任,挂图作战,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。实行旬调度、月例会、季总结工作机制,定期研究推进工作,解决存在问题。为抓好公交场站选址,县委书记、县长先后4次现场办公,协调推动,最终顺利解决。二是加大资金投入。为解决原公交场站面积小、充电桩少,夜晚车辆轮流充电,存在安全隐患问题,将55亩住宅用地变更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,争取国家节能减排资金1958万元新建公交场站1座,配备了1250千瓦变压器、高压接入风雨棚、监控系统等设备设施,可满足120辆电动公交车的同时充电需求。为确保各行政村“真通实达”、确保群众“出门见路、抬腿上车”,投资2250万元新购新能源公交车75辆,投资37万元在全县162个行政村新增配套站亭10座、精美站牌290块。新谋划的淇县公共交通基础建设二期项目,总投资1.2亿元,拟争取专项债券资金9600万元,已进入省发改委专项债券项目库。三是强化政策支持。对公交运营实行财政兜底补贴政策,除每年向每辆公交车定向补助7万元运行补助外,年底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具体核算,亏损部分由县财政兜底解决,真正实现“政府买单,企业管理,群众受益”。
二、坚持城乡一体,科学谋划实施。本着“城乡一体”原则,以群众出行需求为导向,通盘谋划考虑,精心组织推进,努力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“全覆盖”。一是科学编制工作规划。聘请郑州综合交通运输研究院,在摸清全县所有建制村的客流分布、站点设置等情况基础上,结合精准扶贫、乡村振兴、全域旅游等重点工作,统筹考虑上下学时间、上下班时间、景区淡旺季、农业生产等情况,花费20余万元,高标准编制了《城乡公交网络规划》。组织相关部门先后赴孟州、周口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,制订了示范创建工作方案,确保工作高起点启动、高效率推进。二是优化城乡公交线网。根据《淇县城乡公交网络规划》,以路设线、沿村选点、优化老线、补足新线,新增公交线路7条,优化公交线路21条,构建了以县城为中心、乡镇为支撑、建制村为节点的客运网络。目前,全县拥有运营线路28条,运营车辆75台,公交线路总长度550余公里,日均运营里程1.5万公里,完全能够满足城乡群众出行需求。
三、坚持以人为本,提升服务质量。我县把提供高品质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,作为“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,农村客运服务群众满意率达到90%。一是落实惠民政策。将乘车票价由原来的5元左右降为1-2元,刷卡乘车可享受7.5折优惠。对65岁以上老年人、退役军人、残疾人全部免票,至目前,累计办理公交IC卡5万多张,其中老年卡、残疾人卡、军人免费乘车卡3万余张,学生优惠卡5千余张,日均惠及群众6500人次。二是创新乘车方式。在候车亭与站牌标明客车线路、班次、发车时间、监督电话等内容的基础上,研发上线了“互联网+城乡客运”出行管家平台——朝歌行APP,将信息查询、约车包车、客运定制、手机支付、投诉建议等服务一站式配齐。所有公交车辆全部安装一卡通刷卡设备,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,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。三是拓展服务内容。督促指导兴达公交公司,定期开展文明礼仪、急救知识培训,统一着装、统一学习、统一训练,所有司机通过急救基础知识、CPR心肺复苏技能等一系列知识考核后方可上岗。为推进乡村旅游,陆续开通灵山、云梦山、秦街、大石岩等旅游专线4条。
四、坚持精准预防,确保客运安全。始终将客运安全放在首要位置,坚持“技防”、“人防”、安防工程与执法监督相结合,近5年未发生客运安全责任事故。一是严抓“人防”。出台《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办法》,制定安全责任清单,定期开展专项行动,认真检查车辆安全性能、安全设施配备、驾驶人驾驶资质等情况,严格处罚超员超载、非法营运等违法违规行为。聘请第三方公司——鹤壁心彤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,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、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进行测评,测评结果在省交通厅官网公示,倒逼企业抓好安全生产,确保客运安全。二是加强“技防”。投资300多万元对客运动态监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,为所有车辆安装了4G智能监控设备、车辆预警系统和驾驶员安全隔离设备,通过新增模块功能、升级机器设备等方式对驾驶员疲劳驾驶、打电话等违规行为自动报警,切实加强了对农村客运的科学调度和安全管理。三是建好“安防”。2019年以来,累计投入1919万元建设安防工程180公里、施划道路标线2.6万平方米,在急弯陡坡、临水临崖等重要路段安装标志牌1960块,增设百米桩、示警柱4800根,处理水毁16处,砖砌护栏8900米,安装波形护栏9500米,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公路安全系数。